扳機指之生物力學分析
扳機指為臨床常見的手部疾患,四指與拇指皆可能發生,扳機指患者於手指動作時,會有卡住、發出聲響的症狀,由臨床之觀察,歸因於肌腱與滑車通道大小不合所導致,而滑車解離手術為臨床常用之治療方式,藉由分析屈指肌腱系統之構造、材料與力學特性,將有助於瞭解扳機指致病機轉及症狀起因。本研究團隊針對扳機指發展一屈指肌腱阻力量測設備,蒐集運動學與動力學資料,以反向動力學方法建立生物力學模型,並計畫在未來的研究中探討肌腱力量於扳機指解離手術前後的差異,以及手術後肌腱遠離手指關節所造成的影響、不同的手術解離方式所帶來的手功能變化與代償作用,並發展開罐功能性評估工具,量化患者手功能表現。透過生物力學觀點之介入,期許能將研究結果應用於扳機指之臨床診斷、治療、復健,甚至傷害預防中。
鋼琴演奏者手部生物力學分析
本研究目的為應用客觀及量化之生物力學方法,探討鋼琴演奏者於演奏時手部運動學及力學的表現、手部協調性及演奏傷害之危險因子等,希望藉此研究可完整地瞭解鋼琴演奏者之傷害機制,並建立一完善的預防及復健計畫,可提供臨床於診斷、治療及復健上實值的運用。
以微創手術為基礎之新型手部人工關節及骨折固定器之研發
現今許多科技產品需大量使用手部精細動作之操控,增加手部關節之損耗,預期在針對因手部外傷或退化性疾病之治療上之需求將大幅提昇。依據2008年Frost & Sullivan report指出人工關節及植入物為美國六大類骨科醫療器材市場之一大類,髖關節及膝關節產品之研發已臻成熟,2003~2013年市場成長率僅約5.8~8%,但指、踝、肩、肘及腕關節等罕用關節市場有待開發,市場成長率約17.1~19.5%,仍有許多技術佈局及效益獲利之空間等待開發。工研院的報導亦提出手指關節從2003年的收益17.9百萬美金增加到2006年的31百萬美金,更預估2013年將可能有3.5倍以上的成長率達到108百萬美金的收益。
本計畫屬於跨領域創新醫療產業開發計畫,積極導入學界之研發成果於產業的品牌自創及實際製造開發,瞄準人工拇指腕掌及指關節與手部掌指骨骨折之內固定器的未來市場,除整體人口結構的改變及生活品質的提升外,大陸及歐美地區、甚至全球各地均有廣大的市場需求,在醫療微創手術技術漸驅成熟下,加上所開發之產品之研究支持證據充足,將可讓醫師、民眾及市場更能接受產品的特點,進而使用產品,並提供業界與學界有關醫療領域及生物力學領域之合作平台,將可使研發過程的基本背景架構及往後的模型建立更加嚴謹。
本計畫將以最具複雜性,也最有開發利基的拇指腕掌關節(Thumb Carpometacarpal Joint, 簡稱CMC)為出發點,並從此關節之開發過程中建立國內本土之設計、分析、製造、測試及驗證等基礎,之後陸續開發手部其他14個人工掌指及指間關節、骨折固定器及相關手術器械,另同時開發微創手術訓練系統,訓練醫師熟悉手術方法,降低病患風險,以建立完整之手部微創關節置換及骨折固定手術系統。
多指協同 / 協調模式的生物力學分析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欲從生物力學的觀點,全面性探究手指間協同模式。藉由實驗獲得的基礎資料來建立正常人協同模式的模組,能夠廣泛應用於評估手傷導致手部抓握的功能性損傷。本研究的三個重要目標如下:
1. 發展和驗證新型握杯設計,並藉由擷取獲得的力學和運動學資料,分析柱狀抓握的手指協同模式。
2. 藉由第一階段建立的協同模組,進而探究感覺損傷的手指協同模式,並分析損傷程度和協同模式改變的關聯性。
3. 藉由第一階段建立的協同模組和第二階段手指協同模式比較,探究手指截肢患者和神經損傷伴隨手指感覺異常患者的手指協同模式。
本研究的預期成果將不僅發現功能性活動的手指協同模式,針對感覺損傷,甚至於其他手部損傷形式的病人,更能將成果延伸應用至臨床醫囑和復健建議,諸於功能性活動的代償方式。